声乐课程是我院音乐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讲授科学的发声方法,如何掌握歌唱呼吸、歌唱共鸣腔运用、歌唱的语言训练及歌唱的艺术表现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获得声乐理论知识,对发声基本原理和歌唱方法有较好的理解和掌握,更好地为演唱与音乐教学等工作服务。本课程一直受到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这为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历经课程组教师的共同努力,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建设、积累、发展和完善,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并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优势。
“面向基础教育,技能素质并重,紧跟时代步伐,科学发展创新。”是声乐课程建设的理念。课程主讲教师,学缘结构合理、业务水平精湛,8位主讲教师,5名副教授,2名讲师,1名助教。各位教师均可独立讲授专业技术课、基础课与艺术实践课,整体教学专长相得益彰,是一支集专业教学实力、实践演唱能力及科研创新能力于一体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为确保该课程的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认真关注教学前沿,深入进行教改研究。全室骨干教师撰写并发表在国家级、省部级核心刊物上的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并参与教育部课题2项;省级课题10项;各类获奖30余项。
课程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单人课、双人课、小组课、集体课相结合,以提高不同知识模块的学习效果;必修课、选修课互相补充,有效解决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矛盾。讨论课、观摩课、评论课、师生同参与,课堂气氛好,学习效率高,形成了渐趋完善的声乐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建立以培养目标为中心的声乐课程群。它包括:嗓音训练、声乐表演训练、声乐教学艺术论、声乐艺术鉴赏、嗓音保健(结合师范生毕业后所面对处在变声期的青少年的实际)、声乐艺术实践等知识模块,以及声乐文化,声乐论文写作等相关系列讲座。根据培养目标的知识结构特征组织实践教学内容,使声乐艺术实践的课程知识能力模块通过有效的手段可操作地进行和实施。《声乐》课程有专门的声乐实践课,有汇报演出、师生音乐会、有参与社会的各种正式演出机会,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理论联系实践,把知识传授、能力与素质培养有机结合为一体。
近年来,我院所培养学生的声乐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赞扬和认可,并多次获得各类比赛奖项。实践证明,《声乐》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恳请各位专家、学者和同行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