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深耕蚌埠双湖,助力幸福河湖碳汇协调——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子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

发布者:tmxy发布时间:2025-07-16浏览次数:11

2025年6月30日到7月5日,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碳汇兴乡”实践团的5名志愿者,聚焦蚌埠龙子湖区和张公山湖的生态修复项目,开展了主题为生态修复与碳汇协同发展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活动。

走进生态修复区,探寻碳汇新发展

在活动开展之前,志愿者们深入学习碳汇知识并了解生态修复进展,扎实自身专业知识的同时对调研区域进行初步了解,保证后续实地调研的开展。活动过程中,实践团队在龙子湖和张公山生态修复地区开展了实地调查,调研团队发现,在蚌埠龙子湖区和张公山湖的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与水体净化等关键措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大规模植树造林、水生植物种植以及水体生态治理,不仅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还显著提升了碳吸收与储存能力为当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了积极力量。

科普碳中和知识,倾听民众心意愿

通过与调研地居民的交流与大量问卷数据分析发现,尽管多数居民切实感受到了生态修复带来的环境改善,对生态修复与碳汇协调的概念认知仍有待提高。通过此次三下乡调研活动,团队向居民普及生态修复与碳汇的相关知识,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积极参与到生态修复行动中来。居民们也纷纷表达了对生态修复工作的支持,希望相关部门能够持续加强生态建设,进一步提升区域生态质量,为子孙后代留下绿水青山。

探讨修复新方法,共筑绿色新家园

通过实地的走访调查,调研团队发现部分生态修复措施在碳汇提升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区域内植被种植的种类与密度有待优化,以更好地发挥碳汇功能。基于这些调研结果,团队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进一步加强特定区域的植被种植,合理搭配树种与草本植物,提高植被覆盖率与生物多样性;加强水体生态监测与治理,优化水生植物配置,提升水体碳汇能力等。这些建议将为当地生态修复项目的后续实施提供重要参考,助力生态修复与碳汇协调发展迈向更高水平。

此次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意义非凡蚌埠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碳汇兴乡”实践团致力于身体力行,积极助力地方生态修复与碳汇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全体成员以汗水铸就梦想,在实践中诠释生态理念。(撰稿:汪倩;编辑:张饮;审核:张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