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追溯赤色丰碑故事,弘扬华夏文脉精神——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子走进红色历史遗迹开展三下乡活动

发布者:tmxy发布时间:2025-07-14浏览次数:10

为传承红色文化,让红色精神凝聚奋进力量,6月29日—30日,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赤色丰碑探源·华夏文脉传承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蚌埠市烈士陵园,淮河大桥烈士纪念碑以及汤和墓古迹园开展调研

烈士陵园砺初心,热血激荡启新程

6月29日清晨,实践团队踏入蚌埠市烈士陵园。成员们神情肃穆,沿着层层石阶缓步而上,在巍峨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大家整齐列队、垂首肃立,以寄托对革命先烈的深切哀思。陵园中,园区人员为队员们讲述烈士们投身革命、英勇牺牲的事迹。走进烈士事迹陈列馆,泛黄的手稿、陈旧的军装、锈迹斑斑的武器,一件件文物在展柜中静默诉说着往昔岁月。详实的历史细节与真挚的情感流露,让在场队员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永不磨灭的爱国热情此次烈士陵园之行更为后续实践活动注入了深厚的精神力量。

淮河塔下忆英魂,我辈力行传薪火

6月30日早上,团队成员们来到了淮河大桥烈士纪念塔旁。矗立在桥头的纪念塔,庄严肃穆,散发着古朴而厚重的气息。纪念塔的外形高大挺拔,碑身正面镌刻着醒目的金色大字“建桥烈士纪念塔”。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淮河大桥纪念碑背后的故事,队员们在当地展开了调查在解放战争时期为抢修淮河大桥,王吉珍等6名烈士因水流湍急等原因牺牲。铁道兵团第三支队为纪念这些烈士于1949年建立了建桥烈士纪念塔。通过这次探寻淮河大桥纪念碑的历程,队员们对淮河大桥的建设历史有了全面而深刻认识。淮河大桥纪念碑不仅是一座物质的丰碑,更是一座精神的丰碑,体现出了不畏艰难、团结协作、勇于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汤和墓畔溯英风,汲取伟力再出发

6月30日,“赤色丰碑探源·华夏文脉传承团”以汤和墓古迹园为实践收尾站。作为明代开国元勋汤和的安息地,这里既是承载历史记忆的文物古迹,也是著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员们以“青春探寻者”身份自主穿梭,分组查阅历史资料和典籍以及对古迹进行实地勘察。队员们在调查过程中探寻碑文的意义,了解汤和的传奇生平。团队组织了趣味问答活动,准备了丰富的小礼品,极大地激发了大家参与活动的热情。此次对汤和墓的探寻不仅让团队成员在实践中深化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更搭建起了历史文化与大众之间的沟通桥梁。

从烈士陵园的肃穆追思,到淮河大桥纪念塔的精神感悟,再到汤和墓古迹园的文化探寻,“赤色丰碑探源·华夏文脉传承团”的三下乡之旅,串联起红色记忆与历史文脉。未来,这份在实践中厚植的家国情怀和文化热忱,将化作前行动力,激励队员们以青春之姿传红色薪火,为强国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动能。撰稿:王倩、李衬;编辑:张饮;审核:张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