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解码垃圾治理难题,助力美丽乡村建设——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学子深入乡村开展实践调研

发布者:tmxy发布时间:2025-07-11浏览次数:10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响应美丽中国建设号召,赋能乡村生态振兴,2025年6月26日至7月2日,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垃圾问诊,乡净振兴——绿动先锋队深入蚌埠市与淮南市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团队聚焦垃圾围村生态宜居:美丽中国视域下乡村垃圾治理转型研究主题展开深入调研。

全链条实地调研:解码乡村垃圾治理脉络

此次调研团队实地走访蚌埠市循环经济产业园、老山村、汪圩村、大卢村、黄巷村、韩葛村并延伸调研淮南市洞山新村及黎明楼垃圾中转站,通过实地勘察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环保宣讲等多种形式,深入探究垃圾分类、运输、处理各个环节,精准梳理出四类关键问题清单。

为精准把握蚌埠市龙子湖区垃圾治理现状,团队走访龙子湖区环境卫生管理所,通过访谈负责人,明晰区域内垃圾中转站数量与分布、垃圾治理全过程、“三级联动”垃圾处理模式以及当前垃圾治理难题等,追踪城乡垃圾从产生到末端处理的“最后一公里”路径。为进一步了解垃圾末端处理情况,团队成员来到蚌埠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实地考察垃圾填埋与焚烧处置工艺,与负责人就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全流程、飞灰无害化处理及烟气净化技术等核心议题展开专业对话,深度了解垃圾终端处理的技术逻辑



精准把脉痛点:200余份问卷揭示治理瓶颈

通过“入户走访与田间访谈”双轨调研,团队累计收集200余份有效问卷,精准勾勒乡村垃圾治理现状:多数村民呼吁增加垃圾清运频次、增设带有分类标识的垃圾桶;部分村庄尚未配备垃圾分类设施,目前正在使用的垃圾桶存在类别不全、破损率高等问题;此外,仍然存在有部分村民随意堆放垃圾、不按照垃圾分类标准进行投放的分类意识薄弱等现象,这成为制约当地垃圾分类政策有效落地的关键瓶颈。

分类宣讲入乡村:激活生态治理内生动力

为切实提升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水平,团队成员深入蚌埠市汪圩村、韩葛黄巷村,走村入户开设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小课堂”,通过互动问答普及垃圾分类与生态环境保护知识。活动现场气氛热烈,村民与孩童积极参与知识竞答,在趣味互动中提升垃圾分类认知水平,为乡村生态治理注入思想动能。


此次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叩问乡村生态之需,用脚步丈量基层治理脉络,既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服务“国之大者”的责任担当,更以专业视角为乡村振兴提供绿色解题思路,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江淮乡村落地生根。(撰稿:宋悦、吴希音、张雅晴;编辑:张饮;审核:张兆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