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广大青年学生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深刻领会新思想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伟力,从而更加自觉地用新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保障学生健康安全为首要前提,线上组队,线下鼓励学生严格遵循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就近开展小范围的暑期社会实践系列实践活动。
牢记疫情之殇,保护野生动物
2020年伊始,一场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再此将野生动物的有关话题推上热搜。为了解人们对滥食野味的认知与态度,宣传保护野生动物资源,普及野味相关知识,宣传倡导文明健康生活风尚。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特开展此活动。
活动准备期间,团队成员先就野生动物保护的相关知识进行了学习,切身体会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采用线上线下结合联动模式开展实践,制作线上问卷并发布,线下走访调研并发放宣传手册。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走访了各自所在地区附近的居民区、饭店、农贸市场、博物馆等,力求让更多人知道现今我们国家保护野生动物的相关政策以及科学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活动最后,志愿者们对本次活动相关图片,视频,数据等进行了线上交流讨论及汇总,并撰写实践报告,制作PPT,在学校相关宣传平台分享,供大家学习讨论。


寻觅人间烟火,探索地摊经济
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结合当前疫情之下,国民经济低迷而重启“地摊经济”的形势,组织开展探索地摊经济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多维度、多方位地了解社会大众对新时代经济背景下的地摊经济的看法与态度,分析讨论地摊经济的利与弊。
活动开始,志愿者们成立了“人间烟火”寻觅小队,并确定了此次活动的调查对象:地摊从业者、消费者、实体店家、环卫工人、城市管理者等,并制作了线上问卷调查,团队经过不断的尝试与走访,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小队调查发现,“地摊经济”的重启带来了疫情后经济的小复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增长。同时,地摊经济的重启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就业压力,志愿者们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的人认识到重启“地摊经济”,是为了让老百姓更有致富的方向,重启下的“地摊经济”要更符合时代的特征,撕下“脏乱差”的标签,让“干净、安全、有序”成为“地摊经济”的新注脚。


普及安全知识,助力防洪避灾
入汛以来,皖南地区持续暴雨,多地受灾。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防洪小分队”特前往洪水受灾区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宣传防汛防洪安全知识,增强人民群众防汛抗洪意识,提高居民在洪灾面前的自防自救能力,同时也为受灾地区做出力所能及的帮助。
志愿者在六安、泾县、铜陵、宣城等地区进行宣讲,制作防洪知识小手册并发放,向社区的安保人员、城镇的居民和乡下的村民们科普防洪防汛的小知识,坚持把防洪防汛宣传工作做到家、进到户以便向广大人民群众普及防洪防汛的重要性。有些志愿者还走访了一些受灾人民,了解具体情况,面对面地对他们普及灾后的重要事项,以及一些必备的自救技能,并且主动帮助居民打扫周围被水流冲毁、冲乱的地方,用来表示对他们的慰问而献上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这次的暴雨袭击来的快而凶猛却又经久未停,城镇的街道上被水流冲刷后留下的淤泥,垃圾脏乱不堪,而志愿者为了尽快能恢复县城原本的生机,也参与进恢复市容的大军里,只为了我们的城市快点好起来。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开展三个专项团队活动的同时,也积极响应了国家三下乡的政策,并学习让学生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受疫情影响,并把活动与互联网相结合。所有暑期实践活动过程都以新闻稿的形式上传到中青网、学校网站进行公示,并不断增加实践活动的教育意义,提升实践成果的水平。(撰稿:施杨欣宇、束开瑞、陈杰;编辑:黄灿;审核:杨安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