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切实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就学、成长成才,始终坚持“以生为本,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扎实推进各项学生资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2025年度学生资助工作总结:精准施策,暖心育人
过去的一年,学院学生资助工作在学校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学院党政领导的重视下,紧密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我院工科专业学生学业压力大、实践环节多等特点,构建了物质帮助、道德浸润、能力拓展、精神激励有效融合的资助育人长效机制。
政策宣传全覆盖,资助知晓无死角:学院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学院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基层就业学费补偿贷款代偿等各项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清晰了解资助政策内容、申请条件和办理流程,实现了资助政策宣传的“全覆盖”和“早知晓”。
精准识别强规范,认定过程显公平:严格按照学校相关文件规定,规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流程。成立了由学院党政领导、辅导员、学生代表组成的认定工作组,通过个人申请、民主评议、学院审核等多重环节,确保认定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注重保护学生隐私,体现人文关怀。本年度,我院共精准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457名,为后续资助资源的合理分配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助体系多元化,帮扶到位暖人心:在落实好国家、学校层面资助项目的同时,学院积极拓展资助渠道,整合各类资源。本年度,成功为200余名学生办理了国家助学贷款;评审发放国家奖学金4人、国家励志奖学金51人、国家助学金360人、蚌埠学院校内助学金360人;积极协助学生申请校内临时困难补助、勤工助学岗位等。此外,学院还注重发挥学校校企合作优势,推荐了9名品学兼优的困难学生到学校参评“金汇”奖学金。全年累计发放各类奖助学金及补助金额达197万元,有效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资助育人相结合,赋能成长促发展:学院深刻认识到,资助工作不仅是经济帮扶,更是思想引领和能力提升的重要契机。通过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主题月”、“TA是我的榜样”等活动,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励志成才的精神。鼓励并支持受助学生积极参与学科竞赛、科技创新项目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赛事中,均有受助学生的优异表现。
二、 2026年度学生资助工作展望:提质增效,深化内涵
展望2026年,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将继续秉持赤子之心,在巩固现有工作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资助育人内涵,推动学生资助工作迈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
持续优化精准认定机制:进一步细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尽早谋划,超前布局,探索更为科学、合理的量化评价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动态评价方法。加强辅导员深入学生群体,通过谈心谈话、宿舍走访等形式,动态掌握学生实际情况,提升认定精准度,做到认定工作尽早、尽快、尽准、尽助、无异议。
着力拓展资助资源渠道:更加主动地“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校友企业、合作单位的联系,争取设立更多面向电子、电气、自动化等相关专业学生的专项实习实践或发展性资助项目。持续探索“科研助理”、“管理助理”等新型资助方式,将资助与学生的实践与学习能力培养更紧密结合。积极探索“技能提升工作坊”,为困难学生提供多样化培训,助力提升综合素质。
深化资助育人实效:强化价值引领,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资助工作全过程。计划打造育人品牌活动,系统化开展感恩教育、社会责任教育。加大对受助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力度,设立“励志成才之星”等荣誉,选树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作用。进一步开展诚信教育,做到摸清底数、主动资助。
提升管理服务水平:进一步优化资助工作流程,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资助政策的新动向、新要求,加强学习研究,确保政策准确落地。创新宣传方式,运用新媒体技术,以更生动、更贴近学生的方式解读政策,提升政策传播效果。
新征程,再出发。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全体学工队伍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更加创新的举措,扎实做好2026年学生资助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助力每一位学子成长成才。(撰稿:王瑞璠;编辑:毛星懿;审核:哈焱、黄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