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巡礼】数理学院:扎根地方 赋能产业 数智引领

发布时间:2025-10-22来源:数理学院阅读次数:56 字体: 【

近年来,数理学院深刻把握“地方性、应用型、数智化”办学定位内涵,开展了一系列系统性改革:在服务地方中确立育人方向,在真刀真枪的实践中锤炼应用能力,在数智技术的深度融合中重塑教学范式,构建了特色鲜明的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一、党建引领,融合发展筑牢育人根基

学院党委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探索形成“六项融合”党建工作机制,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

机制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学院党委通过强化政治引领与基层组织建设相融合,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把支部建在教学科研一线;通过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相融合,打造“数学答疑工坊”党建品牌,三年来累计为全校2000余人次学生免费提供答疑服务;通过党员示范与服务地方相融合,组织师生党员深入本地企业开展技术帮扶,解决企业实际难题12项。

品牌建设彰显育人实效。学院持续深化“一支部一品牌”建设,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教工党支部与企业共建“光电技术创新实践基地”,大学数学教工党支部持续开展“数苗计划”学业帮扶。目前,学院已建成2个“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3个校级“样板支部”,1个支部获评“四星支部”,党建质量不断提升,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强政治保障。


二、深耕地方,精准对接区域发展需求

学院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布局同频共振,其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等专业方向精准对接安徽省及长三角地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的迫切需求。

构建产教融合新格局。学院通过共建 “激光技术现代产业学院” 推动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链条,不仅让企业参与培养方案制定、承担授课与毕业论文指导工作,还联合开发实验仪器设备;同时选派多名博士赴企业挂职,在深化地方服务的过程中同步完善人才培养,目前已与长三角6家企业建立战略合作,成功将14项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聘请12名产业导师,共建18门校企合作课程。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构建起 “真实项目驱动、跨专业协同、能力输出为核心” 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以 24 项企业真实课题作为毕业设计或课程项目来源,要求学生跨专业组队攻坚,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将 “技术-方法-材料” 的知识闭环转化为可交付的图纸、代码、样品或解决方案,切实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三、聚焦应用,系统重构育人体系

学院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技术-方法-材料”专业群优势,打造特色育人体系。

深化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面向全校理工科专业,创新实施 “分类定制、数字赋能、多维联动” 教学范式。针对不同专业需求,已开发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 5 门公共基础课的差异化教学大纲;同步建设 28 门在线课程与 156 个微课资源的资源库;通过推行混合式教学与 PBL 项目式学习,实现学生平均到课率 98.7%,课程满意度持续提升。

打造专业协同创新闭环。依托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施跨学科一体化项目实践,学生完成综合性项目 46 项,发表研究论文 12 篇,申请专利 8 项。近三年,学生参与企业实际项目完成率达100%,应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四、数智赋能,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学院将数智能力作为应用型人才的核心素养贯穿培养全程,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建设智慧教学新生态。在光电专业建设中,通过引入COMSOL、ZEMAX等工程软件和Python编程工具,将数字化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实验实训、毕业设计等各个环节;在数学建模中,侧重大数据算法与机器学习应用。同时,激光原理、光电子器件制备等8个特色实验室,已有一个配备了先进的智能检测系统,确保学生所学技术与产业数智化升级前沿同步。

构建竞赛培育新体系。建立“全流程、精细化”学科竞赛组织机制,形成“院级选拔-赛前集训-赛后复盘”的完整培育链条。2024年学生竞赛参与覆盖率达40%,获得省级以上奖项80项,其中国家级11项;截至2025年6月,已获省级及以上奖项49项,其中国家级5项,实现数量与质量双提升。

五、育人成效显著,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经过全面系统培养,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各项办学指标持续向好。

学生发展成果丰硕。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大创项目40项;在各类高水平竞赛中获国家级奖项23项;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1%以上,专业对口率平均达84.47%,用人单位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0%以上。

教师发展成效显著。近三年,教师获批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3项,发表高水平论文41篇,授权国家专利6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6名教师在省级教学竞赛中获奖,真正实现了教学科研相长。

序号项目批准号负责人项目名称立项时间类别
112504042朱安康表层原子重构对Bi基拓扑半金属电输运性质的影响2025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212404219李梦瑶Y-Kekulé石墨烯超晶格体系中谷与自旋配对态的调控2024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322301008张婉莹钙钛矿型分子铁性功能材料的研究2023年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社会服务能力稳步增强。学院通过激光技术现代产业学院、校企联合实验室等平台,积极拓展社会服务。近年来,为本地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员工培训服务,年均受益超200人次;学院推动的部分科研成果已进入应用中试阶段,展现了良好的产业化前景。

立足新征程,数理学院将继续以“地方性”锚定服务面向,以“应用型”重构培养体系,以“数智化”赋能教育教学,为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而不懈奋斗,为学校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撰稿:数理学院;编辑:高慧、毛星懿;审核:孙礼俊、黄灿)

学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866号
书记信箱:shuji@bbc.edu.cn     院长信箱:yuanzhang@bbc.edu.cn
联系电话:0552-3177257(学校办公室)    0552-3177008(招生办公室)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安徽・蚌埠 皖ICP备15002005号-4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