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蚌埠学院将观看纪念大会作为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课,组织教职工代表、学生代表分别在视频会议室、学术报告厅、5G双创中心进行集中观看,各学院组织师生在会议室、教室共同观看直播。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雄壮大阅兵在全校师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崔执树表示,此次大会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对英烈的崇高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课,为深化思政教育提供遵循。未来,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以历史观教育为根基,以价值引领为核心,以实践育人为抓手,积极推动大会精神与思政教育融合,将大会精神转化为奋进动力,为学校发展与国家复兴贡献力量。
党委学工部部长赵思莉表示,亲身见证了一场国家力量的庄严展示,令人心潮澎湃,倍感自豪。“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缅怀先烈,开创未来——这是阅兵予我的深刻启示,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时代使命”,作为一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将始终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管理,鼓励他们努力成长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音乐与舞蹈学院党委书记吕部与师生们共同观看此次大会直播,他表示,“现场演奏了多首经典抗战曲目,前排设置80名礼号手,寓意抗战胜利80周年,令人印象深刻。未来我们将继续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培养更多有理想、有担当、有音乐素养的优秀人才,为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朱洪浩怀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纪念大会,深感震撼与自豪。“伟大抗战精神是高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精神养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夏晓燕表示,“纪念大会,不仅是对那段艰苦卓绝抗战历史的深切缅怀,更是对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她希望同学们能从大会中汲取力量,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专任教师刘旭教授在观看纪念大会的过程中更感自己作为一名高校教师肩负的责任——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时代,我们要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既有扎实专业基础又有强烈家国情怀的高素质人才。”
思政课教师汪淼看到我国先进的武器装备威武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感受今昔对比,感慨万千,“下周为大一新生授课,我计划把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融入教学,通过深入解读,引导学生认识中国抗战的伟大意义和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展现的责任担当,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更坚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学习的信念。”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辅导员杨小东特别注意到徒步方队中“一老一新”的编排设计,“这正与我们教育工作中传承与创新的使命不谋而合,我将引导学生铭记历史,珍惜当下,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辅导员张婷婷表示,“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承载过去,也启迪未来’,我深受启发,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未来我也要将这种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坚定信念传递给每一名学生,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青年。”
文学与教育学院23级广播电视编导学生孙学志在观看纪念大会后更加明晰了自己的成长方向。“我要锤炼专业技能,用镜头凝聚起更多的青年力量,将抗战历史和英雄事迹展示给更多人”,他坚信,“我们这一代人一定能够让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艺术设计学院2024级学生黄浩玥深深被装备方队中所展现的工业设计美学与科技力量的完美融合所折服,“我深刻体会到,现代设计不仅是形式美学的追求,更是科技实力与文化自信的载体。未来,我将在专业学习中强化创新思维与工程能力,力争用设计之力为国防建设与民生发展贡献力量。”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伟大精神催人奋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从伟大抗战精神中汲取前进力量,积极引导师生将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力量。(编撰:毛星懿;审核:黄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