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王莫南团队走进南京:”铭记金陵殇,传承民族魂”

发布时间:2025-08-11来源:数理学院阅读次数:44 字体: 【

在院线电影《南京照相馆》持续热映、全民追忆“金陵殇”之际,蚌埠学院数理学院“铭记金陵殇,传承民族魂”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一行 9 人,于 7 月 28 日奔赴南京,走进“南京大屠杀三个必胜展馆”与雨花台烈士陵园,通过史料研学、实景缅怀、宣誓仪式等形式,在历史场景中上了一堂“行走的思政课”。

展馆深读:从影印报纸到审判条例

清晨,团队在“中国战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审判日本战犯史实展”序厅浮雕“VICTORY OF JUSTICE”前合影后,依次参观“严惩汉奸”“全国大肃奸”等展区。玻璃展柜里,1945 年《新华日报》“解散伪军”黑体标题依旧醒目;数据墙上,2.5 万件汉奸案卷宗、369 例死刑判决震撼人心。队员秦玉琴驻足在《惩治汉奸条例》原件前,轻声读出“通谋敌国者处死刑”的红色标线条款,“那一刻,历史不再是课本里的段落,而是触手可及的正义刻度。”

雨花台宣誓:指尖压住誓词,也压住信仰

午后,团队抵达雨花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前,队员王莫南领誓,管语彤手中的誓词被风掀起,王燕乔迅速上前用指尖压牢纸页——这一小小动作,被队友赵文倩定格为“最动人的瞬间”。“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下,雪松雨滴沿“1949-1988”刻痕滑落,仿佛时空在回答:“这盛世,如你们所愿。”

观影联动:把镜头从银幕转向现实

电影《南京照相馆》上映后,引发青年群体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再关注。实践队出发前,梳理 30 余条历史细节。“镜头可以重现光影,但真相必须走进现场。”队长王莫南表示,此次南京研学,正是把电影激发的情感落到实地——用脚步丈量历史,用镜头记录当下,用行动告慰先烈。

从蚌埠到南京,从银幕到碑刻,数理学院的 9 名学子用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把“勿忘国殇,吾辈自强”的青春誓言写在了祖国大地上。(撰稿:王莫南  李莉;编辑:高慧、毛星懿;审核:孙礼俊、黄灿)

学校地址:安徽省蚌埠市曹山路1866号
书记信箱:shuji@bbc.edu.cn     院长信箱:yuanzhang@bbc.edu.cn
联系电话:0552-3177257(学校办公室)    0552-3177008(招生办公室)
Copyright © 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安徽・蚌埠 皖ICP备15002005号-4      皖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