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入探究“靓淮河工程”对周边区域发展及民众生活所产生的多维影响,2025年6月28日,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淮梦织锦绣,乡心绘幸福”三下乡暑期实践团迎着风雨踏上了前往“靓淮河工程”的征程。
风雨无阻赴实践,聚焦工程探实效
实践团成员带着对靓淮河工程的好奇与期待,奔赴工程建设现场开展实地走访与勘察。在淮河岸边,生态护坡、湿地公园、居民休闲广场、体育场等经过规划与建设,不仅成为淮河流域生态修复与保护的关键载体,更化作周边居民休闲娱乐的温馨港湾。通过实地走访,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靓淮河工程”以“水安全为基、水生态为魂、水文化为韵”的建设理念,正在将曾经功能单一的防洪河道,转变为集生态涵养、休闲游憩、运动健康于一体的城市活力带,让母亲河真正成为造福百姓的幸福河。
对话沿岸百姓,倾听民生温度
实践团成员兵分几路,深入周边村庄、社区及商铺,一家一户地进行走访,开展群众满意度调研。面对队员们的到访,当地人民群众展现出了极高的热情和积极的配合态度。其中一位阿姨不仅认真填写调查表,还主动分享了这些年淮河两岸的变化。在与村民的亲切交谈中,实践团不仅收获了百姓对靓淮工程的认可与赞誉,更收集到众多宝贵建议——从增设健身器材、优化夜间照明,到加强河道保洁、提升绿化养护水平。这些朴实的声音让大家深刻感受到,靓淮河工程带来的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
凝聚青年思考,助力乡村振兴
走访调研结束后,实践团随即召开“生态修复与乡村振兴”专题研讨会,成员们结合专业知识与所见所闻,对靓淮河工程进行深入探讨。大家认为,靓淮河工程将生态修复与民生需求紧密结合,为乡村振兴中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同时,成员们也注意到一些细节问题,如部分区域的绿化维护不够及时、便民设施的利用率有待提升等。接下来,实践团将整理调研数据与居民反馈,形成包含工程亮点、现存问题及优化建议的实践调研报告,为工程的后续完善提供参考。
此次靓淮工程调研之行,让实践团成员们走出校园,在亲身观察与实地走访中,直观感受到乡村振兴工程给基层带来的真实改变,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意义。作为土木与水利工程专业的青年学子,大家不仅将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更在与群众的交流中懂得了工程建设的初心与使命。未来,团队将继续以青年视角关注生态发展,用专业所长为推动淮河沿岸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让青春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绽放光彩。(撰稿:余汪悦、孙守虎、高晶晶;编辑:张饮、毛星懿;审核:张兆亮、黄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