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地方性、应用型、数智化”办学定位,积极开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坚定不移地走内涵式高质量发展道路,致力于建设扎根地方服务区域的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
握紧“指挥棒”,坚持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
坚持将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学校党委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锤炼党性、推动工作,及时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校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每年上半年组织召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签订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责任书,每半年听取一次班子成员全面从严治党和“一岗双责”落实情况的汇报,定期开展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落实情况督查,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生根。坚持将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与学校事业发展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以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引领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持续加强党风廉政责任制建设,精准有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一体推进“三不腐”。出台《中共蚌埠学院委员会关于推进各类监督一体贯通的意见(试行)》,推进纪委监督、巡察监督、财会监督、审计监督、组织监督等一体贯通。认真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省委巡视整改为契机,统筹推进“1+5+1”专项整治、高校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和全面从严治党专项整改,一体推进学查改,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认真扛牢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编制《中共蚌埠学院委员会2025年度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履行“一岗双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若干规定》《中共蚌埠学院委员会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实施办法(试行)》,厘清明确了党委班子、党委书记及班子其他成员“一岗双责”清单;领导班子及班子主要负责同志认真履职尽责,在巡视整改、审核评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等重点工作中靠前指挥,强化工作调度,学校重点工作按序时进度推进。
十指“弹钢琴”,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学校党委认真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作用,支持校长依法独立负责开展工作,领导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建立了平时有分工、重要事项不分家的党政工作机制。
健全完善工作运行机制。修订《关于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施细则》,明确了校党委、党委书记、校长的主要职责;修订了《蚌埠学院“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实施办法》《中共蚌埠学院委员会议事规则》《蚌埠学院院长办公议事规则》及议事决策事项清单,全面厘清了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事边界。修订了《蚌埠学院合同管理办法》《蚌埠学院印章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各级各类印章和合同的刻制、管理、审批和使用。开展了校内非常设机构动态调整及备案,加强校内非常设机构运行情况监督,确保非常设机构作用发挥。





注重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改进完善校领导班子周工作例会、周工作台账调度等工作机制,在原周会议安排基础上,每周编制周重点工作清单,明确周重点工作的责任领导、责任部门,压紧压实工作责任。班子成员每周一沟通、一调度,重要事项必先沟通,并经常听取内设机构及师生的意见建议,支持班子成员按照分工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制定了班子成员重点工作清单,每半年对班子成员履行职责情况开展一次监督提醒。结合干部人事变动和学校工作需要,及时调整优化领导班子成员分工。
强化制度建设与执行。重视和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每年制定实施规章制度建设方案,2020年以来,学校累计制定、修订制度400余项。搭建了“说文解制”宣讲平台,常态化开展制度宣传宣讲,提升了师生员工照章办事的意识,减轻基层办事负担。修订《蚌埠学院督查督办工作办法》,常态化开展党委会、院长办公会议定事项落实情况督查,有计划开展各项规章制度和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督查,确保学校年度重点工作有效落地。在巡视整改、审核评估、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等学校重点工作中,班子成员坚持“十个手指弹钢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党政主要精力都用在干事创业上。
共谱“协奏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校以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为抓手,全面加强依法治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优化内部治理体系建设。以《蚌埠学院章程》修订为牵引,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以省委巡视整改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为契机,全面提升学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先后两次修订《蚌埠学院章程》,将办学定位调整为“地方性、应用型、数智化”,有效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全面加强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依法治校。成立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依法治校工作;设有法治科,长期聘请3位法学专家担任法律顾问,学校重大合同协议、法律事项充分征集法律顾问的意见,进行前置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提高重大决策的准确性,不断提升学校依法治校的能力和水平。校园网首页增设了“普法专题”,开设以案为鉴、普法课堂、法治动态、法史故事等栏目,开展法律知识宣传。成立了13人的普法宣讲团,为师生开展普法宣讲。学校积极组织“江淮普法行”“民法典宣传月”“学宪法 讲宪法”等普法宣传活动,2023年的《宪法伴我们成长》主题歌曲传唱被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采用。
完善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党代会、教代会、工代会、学代会、团代会等组织作用,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积极推进党务、校务信息公开,保障师生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的权利,自觉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蚌院心声”小程序完成上线,畅通书记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等信访反馈渠道,共同搭建了相对完善的信访通道,方便广大师生反映诉求,及时予以处置回应。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相互沟通、各二级单位之间相互补位、各项政策、各项工作之间相互作用,上下同心,师生合力,化大事为细事,合“单音节”成“协奏曲”。协同育人成效卓著,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0.64%,留皖率65.32%,三年来毕业生应征入伍合计285人,连续7年超额完成征兵工作任务,连续12年被评为“市双拥单位”。近三年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省优秀毕业生等省级以上荣誉表彰2182人次,学生参与A、B类学科竞赛获省级以上奖励3830人次,其中获国家级以上奖励492人次。
吹响“号角笛”,扎实推进校地合作与对外交流
作为皖北唯一一所“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学校始终注重发挥特色优势,聚焦安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学科专业调整设置,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助推校地校企深度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着力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学校坚持扎根蚌埠、服务皖北、面向安徽、辐射长三角,紧密对接安徽省和蚌埠市产业发展需求,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学科建设方面,目前拥有“电子信息”1个省级高峰培育学科,重点推进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两个硕士专业学位培育学科建设,同时,围绕新兴产业,立项建设了“材料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设计学”“数学”“马克思主义理论”6个校级高峰学科。专业建设方面,2022年以来,停招撤销安全工程等16个与产业需求契合度低的专业,围绕战新产业增设智能车辆工程、环保设备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预备案智慧水利、虚拟现实技术等5个填补省内空白的专业,学校专业设置更加适应区域产业发展需要。2025年招生专业中,服务安徽省十一大新兴产业的专业占比达80.85%,招生人数占比81.03%。推动传统专业升级,提升专业建设内涵质量。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获批数量居全省同类高校前列。同时,以质量工程项目为依托,对16个传统专业进行改造升级,通过更新课程体系、引入“数智+专业”教学模式、深化校企合作等举措,推动传统专业向“应用型、数智化”转型。
加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学校以现代产业学院为依托,以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为重点,积极探索微专业、特色班、冠名班等多种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学校着力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坚持专业群对接产业链,与政府部门、头部企业合作共建省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市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校级现代产业学院7个,重点打造“数智+专业”交叉育人模式,培养服务新兴产业和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学校与头部企业联合开设的企业定制班及“3+1”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和“项目制”教学模式得到社会广泛认可。
持续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学校积极开展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自2023年以来,学校先后组织了4个出访团组,与韩国、匈牙利、比利时、美国等国的多所高校和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持续深耕“一校一国”项目,与匈牙利约翰·冯·诺依曼大学等高校深入开展交流合作;作为省内唯一开设匈牙利语课程的高校,提供语言教学及企业培训服务;两次与北京匈牙利文化中心合作,邀请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参赞来校交流;两次获批省级外国专家项目,成为省内唯一获批该项目的应用型高校;开设丰原海外工程师学院,深化校企合作,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先后组织学生赴美国、加拿大、日本、匈牙利进行长短期学习;近3年,共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5场,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奋楫逐浪去,风好正扬帆。当下,蚌埠学院正处在“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创建的冲刺之年,必将以省委巡视整改为抓手,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为契机,凝心聚力,奋勇前行,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的压力转化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进一步加快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推动蚌埠学院发展再启新篇章,再上新台阶!(撰稿:姚莹;编辑:黄栋栋、毛星懿;审核:杨安升、黄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