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废旧布料蜕变为霓裳羽衣,当环保理念碰撞艺术灵感,一场以“绿动未来 焕新共生”为主题的环保服装设计盛宴,于2025年5月24日晚18:58,在蚌埠学院理工楼西广场璀璨绽放。艺术设计学院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度融入专业实践,通过打造“环保+美育+劳育”的沉浸式育人平台,让课程思政在创意设计中生根发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书写生动注脚。
课程思政铸魂:绿色设计彰显育人初心
作为艺术设计学院“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重要载体,本届大赛构建起“专业课程-学科竞赛-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将《纤维艺术》课程与废旧材料再造相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在《可持续设计》课程中植入生态美学理念,产品设计专业通过《材料工艺学》探索再生资源创新应用。参赛的35组作品,85%以上采用课程作业转化模式,真正实现“教室即工坊、作业即作品”的教学改革。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幕后深度参与赛事指导,将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转化为具象设计语言,使环保服装成为行走的思政课堂。
五育融合创新:多维实践锻造时代新人
在聚光灯照不到的幕后,一场“五育融合”的育人实践早已悄然展开。设计师团队在80余天的创作周期里,既要精通《立体裁剪》专业技能(智育),又需深入校园收集再生材料(劳育);模特团队每日训练中增强体能(体育),在形体训练中领悟东方美学(美育);学生会干部统筹全局时培养责任担当(德育)。这种“项目制+导师制”的培养模式,使学生在解决“如何让塑料瓶呈现丝绸质感”等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同步完成知识建构、品格淬炼与价值塑造。
心理健康浸润:创意实践培育阳光心态
“当我把焦虑情绪转化为服装褶皱设计时,突然理解了艺术疗愈的力量。”获得一等奖的《森息灵祈》创作者小石感慨道。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创新性地将服装设计纳入压力管理课程,通过“情绪可视化”创作帮助参赛学生缓解学业焦虑。在作品《叶绿体2.0》中,学生用心编织出“心理树洞”装置艺术,让环保设计成为情感表达的载体。这种“艺术表达-情绪释放-压力转化”的心理疏导链,开创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范式。
文化自信筑基:传统技艺对话现代设计
一等奖作品《镂红蝶影华裳》惊艳全场,创作者应同学将非遗纸艺技法与现代激光雕刻结合,在再生纸张上演绎东方古典美学意境。这种“传统工艺现代化”的探索,正是学院“新文科”建设的缩影。20余组作品不约而同地聚焦传统文化再生设计,展现出青年学子对中华文明的生命力诠释。
霓裳羽衣终有谢幕时刻,但绿色育人的征程永不停歇。大赛以废旧材料与艺术灵感的碰撞,奏响了五育并举的协奏曲;用针线交织的创意实践,编织出立德树人的时代经纬。当T台上最后一道追光灯渐暗,它照亮的不仅是环保设计的璀璨星光,更是学子们奔赴美丽中国建设的壮阔征程。
校党委宣传部部长李如林、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赵思莉、共青团校委员会书记朱程以及艺术设计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和部分教师代表出席了本次活动。(撰稿:杨孜玟;编辑:金鑫、毛星懿;审核:高善春、黄灿)